教育成果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学易云合作学校门户网站 >> 教育成果

让语文“美”起来

作者:佚名 来源:未知 时间:2014-12-01 点击:739

让语文“美”起来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邹文明

 

摘要:美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。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。

关键词:语文  美育  教学

 

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:“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,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,促进德、智、体、美和谐发展。”的确,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。初中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“美”文,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,汇聚了人类各种美好情感,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。如《三峡》、《醉翁亭记》展示了如诗如画的自然美,《背影》、《麦琪的礼物》昭示的是至真至爱的人性美,《最后一课》、《驿路梨花》带给我们热爱祖国、助人为乐的精神美,《再塑生命》、《紫藤萝瀑布》让人们懂得如何珍爱最宝贵的生命美,《爱莲说》、《五柳先生》教人传承古人洁身自好、安贫乐道的节操美,《发问的精神》、《论求知》让人继承名人的坚持真理、追求理想的探索美,《苏州园林》、《中国石拱桥》以和谐的建筑美让我们认识科学美,《安塞腰鼓》、《百万大军横渡长江》以磅礴的气势美让我们知道力量美,而《桥之美》、《春》则直接以美为主题堪称美之绝唱。因此,语文课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,是一个美的体系,可以说,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对象。席勒说,要让学生在知识王国里啜饮知识甘露,在美的领域里成为审美的人。但是,语文审美教育既不同于道德教育,也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,它是美的事物的鲜明形象的熏陶和感染过程。在语文教学中,就应该充分利用美育因素,指导学生去挖掘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,让语文教学自始至终徜徉在美的氛围中。

一、引导学生发掘美

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。语言学习本身就是情感的熏陶过程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,就应该从创设情境开始。人们在观看电影戏剧时往往会处于如痴如醉的情境,情感会得到感染。因此在教学中,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,创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气氛,达到“其情也泄泄,其乐也融融”的氛围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要情动于衷,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感情基调,该激昂时则昂奋,该悲壮时则悲愤,该委婉时则婉转,让学生如临其境、为之动容。教师的深情往往会开启学生美感的大门,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诱发,发掘其中美的深层矿藏。

如在执教散文珍品《春》一文时,可设计这样的开头:“同学们,一提到春,我们眼前仿佛呈现了一幅鸟语花香、桃红柳绿的美景。同学们喜欢《春天在哪里》这首歌吗?我们一起唱一遍吧!”唱后我又启发道:“春天在同学们的眼睛里,春天也在朱自清的散文里。”这段导语实际上诱发了学生以一种自觉的心态有意识地去发现美,不自觉地成为了审美的主体。在学习课文中,教师又播放《春江花月夜》的曲子,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,展开丰富的想象,再现文中景物图画,产生“身在图画中”的美感,使他们陶醉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。同时让学生把通过美读与想象产生的画面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。然后,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课文中的“春风图、春雨图、春花图”等画面。这样创设了一个个特定的审美情境,学生不仅体会了情境美,而且感受了意蕴美,学生很容易进入了文章的情感世界,引发情感共鸣,从而产生了审美陶冶性。

二、启发学生鉴赏美

学生的审美经验是有个体差异的,而且当前的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,语文课中的许多作品对他们而言就存在较大的差距。所以,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发掘美,还要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,逐步学会鉴赏美。要鉴赏美,可以把课文中表现的美好东西同丑陋东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,通过对比,让学生分清真善美;也可借助于优美的语言,达到“情与景谐,思与境共”,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情感美。

如在《亲爱的爸爸妈妈》教学中启发学生:文中写了六十多位作家在一起讨论,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,为什么只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?总结得出:不要战争,需要和平,就得正视历史;西德作家态度诚恳,赢得大家宽容,而日本人不尊重历史,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,遭到大家的鄙弃。这样通过比较,美丑分明,更能使学生对丑进行反感,主动地追求美。《白杨礼赞》之所以是散文中的典范美文,主要原因是不仅有着伟大的思想内容,主旨深远,而且语言流畅,抒情浓郁,做到了情境交融。思想是文章的灵魂。本文写于一九四一年,当时国民党消极抗日,积极反共。但作者在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前途,就用象征手法写了这篇文章热烈地歌颂他们,因此本文充满了强烈的情感美。文章四次赞美白杨树是本文的抒情线索,即“不平凡——实在是不平凡——决不是平凡的——高声赞美”,其情感变化富有节奏美。首句“不平凡”的赞美之情开门见山、领起全文;二赞“不平凡”是写白杨的“景美”,即赞美高原景色时做到了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实际是赞美“人类战胜自然”的壮美;三赞“不平凡”是写白杨的“形美”,表面细描了白杨的干枝叶皮美,暗现了白杨的神韵风采美;四赞“不平凡”是写白杨的“神美”,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,点明白杨的象征意义。这样的品味鉴赏,自然能领略到文章的结构严密美、思想深邃美。

三、鼓励学生创造美

实施美育的归宿,就是在借鉴美、学习美的基础上去表现美、创造美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方式很多,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条件,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。如指导学生写勉励自己的座右铭,引导学生写精彩的文字当即有感情地朗读,或即兴演讲,或创造性复述课文,或绘声绘色描述某个情节。而课本剧表演、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表现美、创造美的重要途径。

如《晏子使楚两篇》学习后,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表演课本剧。学生自备道具,自编自导自演,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。这既有利于理解文意,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、表现力,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。用优美的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,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独创性、新颖性,启发学生运用语文中特有的美的知识,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点。如学生学会了《春》一文的写作手法后,布置学生仿写其它三个季节,学生在引导下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四季图,写出了自己的观点,勇于表现了自我。在《皇帝的新装》教学中,启发学生思维:那么多人受骗上当原因是什么?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?最后总结得出:因为私心让人们上当并互相欺骗,只有无私才能无畏。学习课文后,鼓励学生口头作文,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局。结果学生思如泉涌,思维活跃,富有独创性。“学生的头脑是未被点燃的火把”,只要教师给他们宽松的空间,学生的思维定会给你一份惊喜的回报。如在学习《曹刿论战》时,学生从任人唯贤、不耻下问等方面评价鲁庄公虽是“肉食者”却并不“鄙”。 同样有学生在学完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后说,作者从作文养气说起,文词畅达,但也不免有言过其实的吹捧之嫌。如此美丽的思维火花不得不让我在课堂上暗自惊叹,感到教学成功的甜美。于是我顺势利导,利用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抒写祖国的山河美、风俗美,配合学校小记者站的文学活动去表现美好社会的和谐美、人情美……如去年我班的两位小记者的采访报道已在市级报纸上刊用。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,从中体验到了享受美的愉悦,也更促进了师生间情感的和和美美。

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,培养爱国主义情感、社会主义道德品质,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,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。”这就是语文新课程总目标之一。的确,“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”,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。中学生的审美教育要从课堂、生活入手,进而塑造学生创造美和心灵美的品质。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育的殿堂,如何引导学生创造社会生活中的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,语文也作为了美学载体,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教材、对待学生,时时刻刻进行着美育渗透,成为“美”的人才。

责任编辑:本站

相关新闻
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

暂无评论
技术支持:学易云